您的位置:主页 > 康复案例 >
康复案例

“失而复得”的脚

添加时间:2016-12-11 16:42   浏览次数: 次    【 】   打印   关闭窗口

王同璧(化名)阿姨今年80岁,糖尿病病史10年余,因血糖控制尚可,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影响。但平静的生活被一个“不小心”打乱了。王阿姨的右足第四脚趾不慎被碰破,在随后的一周里,发生破溃、发黑、坏死,在多家医院就诊后都说要进行截肢治疗,而且要从小腿中部以上截掉。截掉下肢令王阿姨无法接受,她和家人说自己宁可死,也不做截肢术。后辗转来我院就诊,行下肢球囊括张治疗,从而避免了小腿中部以上的截肢。 
   
  解读 
   
 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肢端缺血合并神经病变、自主神经损害及各种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肢端感染、溃疡和/或坏疽,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,其最终结局是溃疡、截肢和死亡。 
  由于长期糖尿病,王阿姨的下肢动脉已出现严重的狭窄和闭塞,因而和正常人相比,双下肢血液供应很差。虽说只有一个脚趾坏死,但如果只把坏死的脚趾截掉,可能引起伤口不愈合,一旦发生严重感染,甚至可以危及生命。但通过合适的治疗,可以尽量满足患者保住肢体的愿望。 
   
  不可忽视最初轻微症状 
   
  之所以有很多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面临截肢(趾),是因为未能早期诊断、治疗。因此,大家要了解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,做到心中有数。早期时,走路后可觉得小腿乏力,肌肉疼痛、酸胀,稍微休息后,酸痛感缓解或消失,但再走一定距离后,疼痛又会加重。这是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;当病变进展,间歇性跛行距离日益缩短,直至休息时也发生疼痛,称之为静息痛。疼痛大多局限在足趾或足远端,夜间尤重,卧位时加剧,下肢下垂后有所缓解,此为病程中期;到了晚期,因下肢严重缺血,导致小腿或足部趾端出现溃疡或坏疽,此期面临截肢(趾)。 
   
  糖尿病足应该怎么治? 
   
  近年来研究发现,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多发生在小腿的小动脉,其次为腘动脉以上的中等动脉,如股动脉、髂动脉等,且为多节段性病变引起。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主要有功能锻炼、药物治疗,下肢的血运重建和截肢。 
  1.功能锻炼:适用于病变早期和轻症的患者。在医生指导下的功能锻炼,可在3~12个月内增加2~3倍的行走距离。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,每周至少3次,需要持续6个月以上。功能锻炼1~2个月后,大多数患者可感觉到明显的益处。 
  2.药物治疗:主要用于病变早期和轻症的患者,以及无法行下肢血管重建的患者。大多数患者的效果不理想,尚需进一步治疗。包括抗血小板药物、扩张血管药物等。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、西洛他唑等;扩张血管药物包括前列地尔、尼麦角林等。另外可辅助使用营养神经药物,如甲钴胺类。 
 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糖尿病找更专业,健康热线:5555515
回顶部
邮编:250000
电话:15560056299